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
  • 人人DJ
  • 人人DJ
  • 炫音社
  • 西西音乐
  • 成都漫音
  • 成都音画时尚
  • English | 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    查询

    地黄

    dì huáng

    地黄
    地黄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
    药材名称 地黄
    药材拼音 dì huáng
    药材别名 生地、怀地黄、鲜地黄、生烟根
    英文名称 rehmannia
    功效分类 清热凉血药
    药用部分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.的块根。
    (动)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,高25~40厘米,全株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。根肉质肥大,呈圆柱形或纺锤形。基生叶丛生,倒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3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渐狭下延成柄,边缘有不规则钝齿,叶面多皱缩。花排列成稀疏总状花序;花萼钟状,5裂;花冠宽筒状,先端5浅裂,略呈二唇状,长3~4厘米,暗紫色,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;雄蕊4枚,2强;子房卵形,2室,花柱单一。蒴果卵形或卵圆形,先端尖,具宿存花柱和宿萼。种子多数。花期4~6月,果期7~8月。
    产地分布 栽培者以河南产量最大,质量最佳,销全国并出口。此外,辽宁、河北、山东等地的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。
 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,除去芦头、须根及泥沙,鲜用;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时,捏成团块,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、质地柔软,外皮变硬。前者习称“鲜地黄”,后者习称“生地黄”。
    药材性状 生地黄:多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,中间膨大,两端稍细,有的细小,长条状,稍扁而扭曲,长6~12厘米,直径3~6厘米。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具不规则的横曲纹。体重,质较软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,有光泽,具粘性。无臭,味微甜。 鲜地黄:纺锤形或条状,外皮薄,表面浅红黄色。肉质,易断,断面皮部淡黄白色,可见橘红色油点。余同生地黄。
    性味归经 生地黄:性寒,味甘。归心经、肝经、肾经。鲜地黄:性寒,味甘、苦。归心经、肝经、肾经。
    功效作用 生地黄:清热凉血、养阴、生津。鲜地黄: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。
    临床应用 生地黄:用量9~15克。鲜地黄用量加倍,水煎服。生地黄:常用治热病舌绛烦渴、阴虚内热、骨蒸劳热、内热消渴、吐血衄血、发斑发疹。鲜地黄: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温毒发斑,吐血,衄血,咽喉肿痛。
    药理研究 药理实验证实,能提高免疫功能,有降血糖、抗肿瘤、抗过敏、保护心血管系统、抗真菌、止血、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抗炎免疫等作用。
    化学成分 含地黄苷、二氢梓醇苷、桃叶珊瑚苷、麦角甾苷、5-羟甲基糠醛、酪醇、梓醇、梓醇苷和多种氨基酸等。
    使用禁忌 脾虚泄泻、胃寒食少、胸膈有痰者慎服。
    配伍药方 ①治阳明温病,无上焦证,数日不大便,当下之,若其人阴素虚,不可用承气者:元参30克,麦冬(连心)24克,细生地黄24克。水八杯,煎取三杯,口干则与饮令尽。不便,再作服。(《温病条辨》增液汤) ②治血热尿血:生地黄6克,黄芩(炒)15克,阿胶(炒)、侧柏叶(炒)各3克。上水煎,食前服。(《赤水玄珠》生地黄散) ③治中风四肢拘挛:干生地黄、甘草(炙)、麻黄各30克,去节。上为二咀,用酒三升、水七升煎至四升,去渣,分作八服,不拘时,日进二服。(《证治准绳》地姜汤) ④治鼻衄及膈上盛热:干生地黄、龙脑、薄荷等分为末,冷水调下。(《孙兆方》) ⑤治妊娠漏胎下血:干姜(炮)30克,干生地黄(切,焙)180克。上二味为散,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张氏医通》干姜地黄散)
    上一味中药材: 赤芍
    下一味中药材: 白薇
    大家都在看
    • 橘核
      橘核 jú hé

      功效与作用:理气,散结,止痛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
    • 盐蛇干
      盐蛇干 yán shé gàn

      功效与作用:祛风定惊、解毒散结。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。

    • 藏菖蒲
      藏菖蒲 cáng chāng pú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温胃,消炎止痛。属消食药。

    • 蝉花
      蝉花 chán huā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祛风、镇惊明目、退翳透疹。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。

    • 柏子仁
      柏子仁 bǎi zi rén

      功效与作用:养心安神、止汗、润肠。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。

    分享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