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
  • 人人DJ
  • 人人DJ
  • 炫音社
  • 西西音乐
  • 成都漫音
  • 成都音画时尚
  • English | 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    查询

    地耳草

    dì ěr cǎo

    地耳草
    地耳草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
    药材名称 地耳草
    药材拼音 dì ěr cǎo
    药材别名 田基黄、合掌草、小王不留行
    英文名称 hypericum japonicum
   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
    药用部分 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.ex Murray的干燥全草。
    (动)植物形态 一年生小草本,高10~40厘米。全株无毛。根多须状。茎丛生,直立或斜上,有4棱,基部近节处生细根。单叶对生;无叶柄;叶片卵形或广卵形,长3~15毫米,宽1.5~8毫米,先端钝,基部抱茎,斜上,全缘,上面有微细透明油点。聚伞花序顶生而成叉状分歧;花小,直径约6毫米;花梗线状,长5~10毫米;萼片5,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3~5毫米,先端急尖,上部有腺点;花瓣5,黄色,卵状长椭圆形,约与萼片等长;雄蕊5~30枚,基部连合成3束,花丝丝状,基部合生;子房上位,1室,卵形至椭圆形,花柱3,丝状。蒴果椭圆形,长约4毫米,成熟时开裂为3果瓣,外围有近等长的宿萼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~6月,果期9~10月。
    产地分布 生于田野较湿润处。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。
    采收加工 春、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,晒干或鲜用。
    药材性状 本品长10~40厘米。根须状,黄褐色。茎单一或基部有枝,有4棱,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空。叶对生,无柄;叶片卵形或卵圆形,长0.4~1.6厘米,全缘,具腺点,基出脉3~5条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小,橙黄色或黄色,萼片、花瓣均为5片。无臭、味微苦。
    性味归经 性凉,味甘、微苦。归肝经、胆经、大肠经。
    功效作用 清热利湿,解毒,散瘀消肿,止痛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。
    临床应用 内服:煎汤,15~30克,鲜品30~60克,大剂可用至90~120克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烂外敷,或煎水洗。主治湿热黄疸,泄泻,痢疾,肠痈,肺痈,痈疖肿毒,乳蛾,口疮,目赤肿痛,毒蛇咬伤,跌打损伤。
    药理研究 有抗菌作用;对在体和离体蟾蜍心脏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,剂量过大可致心脏纤颤而使心跳停止;对麻醉犬有一定降压作用;能加强离体兔肠收缩,浓度过高可致痉挛,与乙酰胆碱有协同作用。
    化学成分 本品含槲皮苷、异槲皮苷、槲皮素-7-鼠李糖苷、田基黄灵素、田基黄棱素A、田基黄棱素B、地耳草素、田基黄绵马素等成分。
    使用禁忌 孕妇禁服。外用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起疱。
    配伍药方 ①治肝炎:鲜地耳草、风尾草各30克, 红枣6枚。水煎服,每日2次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 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:地耳草30克,金钱草30克,蒲公英30克,板蓝根30克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年) ③治肠炎:鲜地耳草45克,鲜风尾草30克。水、酒各半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 ④治急性肾炎:鲜地耳草60克,红枣10枚,水煎服;或地耳草3~9克,研末,炒鸡蛋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 ⑤治湿疹,溃疡:地耳草适量,煎水外洗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 ⑥治口腔炎:鲜地耳草30克,捣烂取汁,以纱布浸汁洗涤口腔,每日1~2次。成人可含漱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 ⑦治急性结膜炎:地耳草30~60克。煎水熏洗患眼,每日3次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    上一味中药材: 积雪草
    下一味中药材: 乌蔹莓
    大家都在看
    • 长春花
      长春花 cháng chūn huā

      功效与作用:解毒抗癌,清热平肝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    • 九层塔
      九层塔 jiǔ céng tǎ

      功效与作用:疏风解表、祛风消肿、散瘀止痛、活血通经。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。

    • 马鞭草
      马鞭草 mǎ biān cǎo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活血散瘀、截疟、解毒、利水消肿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。

    • 红花
      红花 hóng huā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活血通经、散瘀止痛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。

    • 黄荆子
      黄荆子 huáng jīng zi

      功效与作用:祛风解表、化痰止咳,行气止痛。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。

    分享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