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
  • 人人DJ
  • 人人DJ
  • 炫音社
  • 西西音乐
  • 成都漫音
  • 成都音画时尚
  • English | 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    查询

    荔枝核

    lì zhī hé

    荔枝核
    荔枝核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
    药材名称 荔枝核
    药材拼音 lì zhī hé
    药材别名 荔仁、枝核、大荔核
    英文名称 lychee seed
    功效分类 理气药
    药用部分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.的成熟种子。
    (动)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,高达20米。树皮灰绿色,具褐色斑点;茎上部多分枝,小枝有白色斑点和微柔毛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,2~5对;小叶革质,叶片长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稍偏斜,全缘,上面绿色至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稍带白粉。圆锥花序顶生,花小,杂性;花被杯状,淡绿色,4裂,宽2~3毫米,边缘浅波状,密被锈色柔毛,花盘环状,肉质;雄蕊6~10枚,多为8枚,着生于花盘上,花丝分离,被柔毛;雌蕊1枚,子房上位,具短柄,生于花盘中央,子房倒心形,2~3室,每室具1胚珠,通常只有1室发育,花柱线状,顶端2裂。果实核果状,近球形或卵球形,长3~4.5厘米,直径与长约相等,果皮较薄,近革质,表面有瘤状突起,暗红色。种子矩圆形,棕红色或紫棕色,有光泽,略有凹陷和细波纹;种子外被假种皮,白色,肉质多汁,味甜,与核易分离。花期2~3月,果期6~7月。
    产地分布 生于荒地或路旁,我国多栽培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及云南东部。
    采收加工 于夏季采摘成熟果实,除去果皮及肉假种皮,洗净,晒干。
    药材性状 长圆形或卵圆形,略扁。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,平滑,有光泽,略有凹陷及细波纹。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。质硬,子叶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、苦、涩。
    性味归经 性温,味甘、微苦。归肝经、肾经。
    功效作用 行气散结、祛寒止痛。属理气药。
    临床应用 用量4.5~9克,煎服。用治寒疝腹痛、睾丸肿痛。荔枝核l枚,锻存性,酒调服。治心痛及小肠气(《本草衍义》)。
    药理研究 具有降血糖、抑制乙肝抗原等、降肝糖原作用。
    化学成分 含脂肪酸、氨基酸、聚合花素类、α-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、3-羟基丁酮、别香橙烯、葎草烯等成分。
    使用禁忌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。
    配伍药方 ①治心痛及小肠气:荔枝核慢火中烧存性,为末,新酒调一枚末服。(《本草衍义》) ②治心腹胃脘久痛,屡触屡发者(惟妇人多有之):荔枝核3克,木香2.4克。为末。每服3克,清汤调服。(《景岳全书》荔香散) ③治妇人血气刺痛:荔枝核(烧存性)15克,香附子(去毛,炒)30克。上为细末。盐汤、米饮调下6克,不拘时候服。(《妇人良方》蠲痛散) ④治妇人心痛脾疼:荔枝核灰存性为末,淡醋汤下。亦治男子小儿卒心痛,蚌粉汤下。(《普济方》) ⑤治狐臭:荔枝核焙干研末,白酒适量,调匀徐擦腋窝,每日2次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    上一味中药材: 香橼
    下一味中药材: 柿蒂
    大家都在看
    • 蓖麻子
      蓖麻子 bì má zi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消肿拔毒,泻下通滞。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。

    • 竹节参
      竹节参 zhú jié cān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滋补强壮,散瘀止痛,止血祛痰。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。

    • 青果
      青果 qīng guǒ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、利咽、生津、解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    • 春不见
      春不见 chūn bú jiàn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祛风定惊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    • 山菅兰
      山菅兰 shān jiān lán

      功效与作用:拔毒消肿,散瘀止痛。属拔毒生肌药。

    分享链接